校史沿革
臺東縣大武國小 校史沿革
本校之前身有二:
一是「臺東國語傳習所」的分教場、一是「大武尋常小學校」。
-
時間
校史沿革
民國前7年
大武國民小學創校:時名「巴塱衛番童教育所」,另一說法為「巴塱衛公學校」
民國前7年3月31日
廢止臺東國語傳習所分教場
民國前7年4月01日
分教場改稱 「巴塱衛公學校」,教育原住民子弟
民國前5年4月02日
1.奉戴教育敕語 2.後經數次颱風來襲,校舍宿舍皆倒潰
民國06年
改校名為「巴塱衛番人公學校」
民國09年
巴塱衛改名為大武,但本校校名不改
民國11年
公學校校名改回為「巴塱衛公學校」
民國17年
新建混凝土校舍落成
民國21年
全校有1班,兒童數男生15名,女15名,計30名,職員2名。
民國30年
遷至村南之大武橋頭改校名為「大武大橋國民學校」
※避免與大武尋常小學校所改的「大武國民學校」混淆民國10年
創設專供日人子弟就讀的「大武尋常小學校」,校址為大武街37號(大武國小舊校舍)
民國16年7月16日
暴風雨來襲校舍半毀,男子宿舍並失火燒毀
民國21年
全校有2班,兒童數男生21名,女26名,計47名,職員3名。
民國22年
增設高等科
民國27年
奉戴教育敕語
民國30年
改校名為「大武國民學校」
民國34年
大橋國民學校與大武國民學校合併,校舍仍位於大武國小舊校址
民國42年
設立尚武分班(該分班民國46年獨立設校)
民國46年-48年
本校原有教室四間,增設水泥教室3間,並改善廁所與自來水設備
民國57年
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改稱「大武國民小學」迄今。
民國70年
時任林志玲校長、葉武燦總務主任規劃新校舍遷移計畫,經歷10年,徵收了現址校舍王姓居民等11筆私有土地
民國75年2月
增設幼兒園
民國80年
開辦營養午餐
民國81年
新校舍動工,前後工程為期四期
民國82年
加羅板分班裁併
民國85年2月16日
新校舍落成
民國98年
莫拉克風災,校舍嚴重毀損,由獅子會捐贈本校整建工程基金,進行整修工程。
民國99年5月1日
辦理獅子會捐贈落成典禮
民國104年6月
本校教學游泳池興建完成(為南迴線第一座教學游泳池),並於105年正式啟用。
學校整建(修)工程 106年-視聽教室、候車亭、側門
107年-教學大樓廁所、洗手台
108年-學校社區共讀站(圖書室)、美感角落
109年-戶外籃球場、戶外麵包窯、通學步道
110年-校門整建、行政大樓廁所、戶外小棧
111年-活動中心電動籃球架、地坪改善
111年-教育部美感改造-音樂教室
111年-增建兒童遊戲場、電力改善與冷氣裝設工程校史沿革新增 112年度偏遠地區學校及非山非市學校教育設施設備計畫
112年度改善無障礙校園環境計畫
113年度整建學校草地運動場計畫-興建5人制天然草皮
113年度公立中小學校園環境安全改善工程-地坪改善
-
大武國小 校徽
本校位於東臺灣,依山傍海,東邊緊臨太平洋、西面倚靠大武山。早晨,東升的太陽在海平面上冉冉升 起,燦爛的陽光溫暖上學的師生,層層山巒的大武山,日日夜夜庇佑著我們。 大武國小師生在神聖的大武山、溫暖的陽光下學習,成長茁壯成為頂天立地的好國民。 |
||
人型 | 代表學校師生 | |
綠山 | 代表神聖的大武山 | |
太陽 | 代表旭日東昇的太陽 | |
七線光芒 | 代表國小6班、幼兒園1班 |